艋舺龍山寺有一個神話傳說。據說以前有一個人把佩帶的觀音菩薩香火,遺掛在一棵大榕樹上,到了夜晚發現這個寫著「龍山寺觀音佛祖」的香火袋竟然發出光芒。附近居民紛紛相信對此香火袋許願,而且是有求必應,非常靈驗。所以信徒就在那個地方建立龍山寺,從西元1738年開始,到1740年落成。龍山寺為清朝時期艋舺地區民眾信仰、自治與自衛中心,與艋舺清水巖、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
三川殿,也就是前殿,主要的出入口也連接在左右兩側的龍虎門廳。供奉配祀三寶佛-面對正殿方向來看,中央為釋迦牟尼佛,右側為藥師琉璃光佛,左側是為阿彌陀佛。
三川殿(前殿)正上方的八角藻井。藻井向來僅使用於中國的尊貴建築,前殿正中央上方的八卦藻井,以32組斗栱集中向中心組合而成。正中央彩繪八卦圖案,為過往信眾避邪祈福。
位於三川殿(前殿)正面入口處的龍柱,為全臺唯一的銅鑄龍柱,柱身則以封神榜人物雕刻襯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龍山寺被誤認成軍事目標總督府,正殿因而曾被炮火擊中,殿堂全毀,但主神觀世音菩薩神像卻絲毫無損,所以讓信徒更加敬拜,成為神明顯靈守護百姓的數百年地方傳說。
三川殿(前殿)內正中央匾額「光明淨域」,由被譽為當代草聖的近代書法大家于右任草書題字。
鐘鼓樓為六角形造型,傳統寺廟鐘鼓樓通常是獨立式閣樓,左側為鐘樓,右邊為鼓樓。但龍山寺受限市區地方狹小,而蓋在「護室」(也就是左右兩邊與主廳堂垂直之長條房屋)上方。
寺內外多處壁面也充滿各式象徵歷史典故或神話傳說的雕刻。鐘鼓樓設計採轎頂式屋頂,上方為三重簷,是臺灣首次出現的廟宇鐘鼓樓建築形式,而且也影響了後來各地廟宇的建築風格。
民國七十四年政府公告艋舺龍山寺為國家保護之二級古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國際觀光客來臺旅遊的三大名勝。大門入口左側的魚池。
大門入口右側的「淨心瀑布」。龍山寺山門建於西元1960年代,為四柱三間(兩柱中間為一間計量單位)的歇山重簷式牌樓。
龍山寺正前面艋舺公園廣場兩側長廊下的大鐘。
艋舺公園廣場靠捷運出口和平西路地面上,鋪設指引方向的羅盤造型。由和平西路直望過去,北邊就是龍山寺,若往東就是總統府喔。
就乖乖往西走,搭捷運回家囉🤓。
延伸閱讀: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板南線)府中站:林家花園。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板南線)龍山寺站:新富町文化市場、剝皮寮。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板南線)(淡水信義線)台北車站:逸仙公園(國父史蹟館)。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淡水信義線)圓山站:孔廟、大龍峒保安宮。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淡水信義線)圓山站:臨濟護國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