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臺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所奉祀的媽祖神像,相傳是十七世紀由鄭成功所攜來,為的是藉由媽祖保佑、協助軍隊攻下臺灣,因此得名「開臺」。安平古堡,又稱奧倫治城(荷蘭語:Orange)、熱蘭遮城(荷蘭語:Zeelandia)、王城(閩南語)、安平城、臺灣城,是一座曾經存在於臺灣臺南市的堡壘。最初建於1624年,是臺灣最早的要塞建築。自建城以來,曾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也曾是鄭氏王朝統治者的住處。1662年鄭成功取荷蘭城後,改稱安平鎮,改內城為內府,臺人因此稱其為王城。清領時代,因台江內海逐漸淤積陸浮而失去其重要性,加上清兵破壞熱蘭遮城,建億載金城,故日漸荒廢。日治後重建,二戰後乃稱「安平古堡」。
城堡上方的瞭望台。
瞭望台上的尖型屋頂,是後來1975年配合觀光年計畫, 才加上去的。
目前立於古堡殘跡平臺上的洋樓建築,是由日本在1930年為舉行「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所興建的史蹟紀念館。該建築物原址為1896年建造的原安平稅關官舍,後在1929年將官舍改建成以俱樂部形式的休憩所設施,作為陳列安平史料文物及展覽場所接待外賓之用。戰後初期,亦曾作為安平區長宿舍使用。目前史蹟紀念館則作為展覽廳及販賣部對外開放參觀。瞭望臺建於1945年,負責監控城堡四周動態。1975年加建新式瞭望台,成為著名觀光地標。頂層觀景窗上也註明著附近各景點的相關地理位置標示。史蹟紀念館旁設有一個以紅磚數階構成的瞭望台,該瞭望台旁空間曾在1908年設立煉瓦石造構成的安平燈塔,在二戰後因海岸線變遷原因,該燈塔功能漸失,後於1960年停止運轉,直到1965年才將燈塔遷移至安平觀夕平台旁鐵塔使用。古砲旁綠意盎然的大樹。
清領時期原協署設於熱蘭遮城的軍裝局,曾作為護衛臺灣府安平海口作為儲備軍火、兵器使用的場所。
園區內鄭成功的雕像。台灣城殘蹟,是當年外城的南側城壁,是保存較好的一部分。而今斑駁蒼勁、高聳堅實的古城堡,壁面上古榕盤纏,老根新葉交錯,充滿歲月痕跡。
城牆右側大門為鄭成功在復臺後,為了方便外城南邊出入,於南牆新造的「䦖(門失)門」(第一個字是門裡有個吉字,念為ㄒㄧㄝˊ;第二個字是在門裡有個失字,念為ㄉㄧㄝˊ,但網路找不到這個字😣)。
因春秋鄭國時期有「䦖(門失)門」,當時鄭莊王、武王不以地小猶禮賢下士,整軍經武,敢與諸侯爭雄,亦有大國之風。鄭成功以此諭台灣雖小亦有恢宏之志。
旁邊還有一處出土的遺跡遺物展示場。
被稱為「古井」的圓型建築結構,近年經學者研究後則被推測可能為內外城之間的通道。原熱蘭遮城內城北側半圓形稜堡殘蹟。
安平古堡園區入口正前方的熱蘭遮城博物館,原是建於1882年的安平稅務司公館,臺灣日治時期曾改為稅關俱樂部、臺南史料館。二次大戰後,該建築曾作為安平區公所使用。 古井。
2003年推動「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計畫時,決定遷移與熱蘭遮城無關的民藝展品,修復稅務司公館,改為熱蘭遮城博物館。是的,又是整修中沒開放🤔。
從安平古堡大門出入口直走小路出去,就會到安平開台天后宮。
位於安平古堡旁的安平開台天后宮,現為安平區最大的廟宇,廟前有一廣大廟埕。三尊媽祖神像於西元1668年隨鄭成功船團護祐舟師復台,並於同年建廟。安平開台天后宮是最早由湄洲奉迎媽祖來到台灣本島的媽祖廟。開台天后宮的三尊媽祖神像,據說是由鄭成功所帶來,屬於「軟身神像」。所謂的軟身,是神像有關節,可以持物、改變神像動作,可以更模擬為人的形象。若神像手腳不可動者,則稱為「硬身」。這三尊軟身媽祖,高度約130多公分。每一尊的手的姿勢都不一樣外,廟方還為媽祖帶了戒指。廟裡也有不少建廟以來流傳至今的匾額。
一般廟宇的大門多使用彩繪門神做裝飾,但在開臺天后宮,取而代之的是六扇朱紅色的門,門片上裝飾一個個鐘形的木塊。這些木塊又稱做「門釘」,原本是為了遮掩門板上的釘頭,後來被形象化為天上的星辰,比喻作育萬物的上蒼,因此又俗稱「天奶」(據說部分的原因可能來自類似女性乳房的形象)。 要能使用門釘的,必須是皇宮或供奉帝后級諸神的官廟。而每一扇門的門釘,總數必須是九的倍數(九為尊貴的象徵)。
開臺天后宮所奉祀的媽祖神像,相傳是十七世紀由鄭成功所攜來,為的是藉由媽祖保佑、協助軍隊攻下臺灣,因此得名「開臺」。
接下來前往老街,看看隱藏在巷弄內幾個古蹟景點(待續)。
延伸閱讀:
* 台南四天三夜自遊行:第三天(下)-海山館、破屋、盧經堂古厝、安平小砲台。
* 台南四天三夜自遊行:第二天(上)-漁光島、億載金城。
* 台南四天三夜自遊行:第二天(下)-安平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林默娘公園、港濱歷史公園、安平漁人碼頭、安平海關運河博物館。
* 台南四天三夜自遊行:第一天(上)-旭峯號、吳園藝文中心、赤崁樓。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板南線)永春站: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永春崗公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