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為「社寮島」的和平島是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小離島。和平島早年使用台灣第一座跨海大橋「和平橋」與台灣本島做連接。而連接和平島與基隆市區的和平橋,結構上極可能是台灣歷史上最早建造的第一座鋼筋水泥橋,但現有的橋梁已非當年的古橋,所以也就無法考證了。和平島為北臺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也是基隆最早有漢人入墾所在。此地早期原為凱達格蘭族的聚落,之後被列為軍事管制區,目前在沿海部份地區已開放設為和平島公園。2018年開始委任由基隆青年回鄉創業與在地青年組成的地方創生團隊經營管理。
諸聖教堂是位於和平島平一路的教堂遺址,是西班牙人於大約西元1620~1630年代建立。和平島公園進來後,正前方城堡後面就是海水浴場。不妨先從右邊的島中島及環山步道開始繞行,最後也會通到海水浴場。
島中島後右方有路徑可以通往秘境阿拉寶灣管制區。但這區需事先報名,且由專業人員導覽陪同,據悉只有5-9月才開放。阿拉寶灣曾列入美國中文網評選「全球最美21個日出觀測點」之一。
環山步道旁的琉球漁民慰靈碑。西元1905年前後,琉球人曾遷居至此,形成一處達五百多人的聚落。台灣人提供了琉球人居住的地方,琉球人也相對地將捕魚、造船等漁業技術提供交流。多年後琉球聚落雖消逝在戰火與重建過程中,基隆居民將島上附近的琉球人等外國人士遺骸,連同對琉球人的記憶,祭祀在附近的萬善公廟內。琉球各界人士為表達感謝之意特立此碑。
谷哥說日本人安泉正祥在揭幕儀式中表示,碑上的石像是他的叔公內間長三,內間長三曾在1905年從琉球到台灣捕魚後,在台約40年,並傳授台灣漁民一種「射魚」技術,正是石像上男子所做的動作。左邊黃色岡哨山坡上,有間「雷達站咖啡」,晚點若時間充裕再繞回來看看。先往環山臨海步道走。
和平島之海蝕平臺向海緩緩傾斜,漲潮時多沒入海中,低潮時面積約有1萬平方公尺。平臺分布著遼闊呈棋盤式格子狀的「豆腐岩」。日據時代日本人見其外形、大小就像榻榻米,遍佈滿地壯似千張平鋪,稱之「千疊敷岩」。對面山崖還有個「蕃字洞」,相傳留有最後離開的荷人刻畫印記,因年代久遠,已風化侵蝕殆盡。等嶼亭。
因長期風化侵蝕與浪濤衝擊,海岸邊形成了奇特的蕈狀石。
下午時分,這裡剛好背對太陽,坐在這裡面向海洋吹著海風,是相當舒爽的時刻。海蝕平臺上的黑頭蕈狀石,宛如萬頭攢動的萬人堆地質景觀。
人面獅身岩,有看出來嗎?!剛剛環山步道沿路海岸邊上,還有園方特別框式出來奇特的地質地貌,包括豬腳岩、海豹岩、彈塗魚岩、海兔岩喔。像不像就見仁見智啦😅。
走下平地後,這裡還有園方闢出來的露營營地活動區。再繼續往前走就是海水浴場啦。
和平島以前是沒有沙灘的!和平島公園還特地建立了這片「留夏沙灘」。
據說1989年由前臺灣省旅遊局頒發為風景區,但當時竟曾將自然資產出租給養殖業者,形成突兀不協調的養殖場風景畫面。然而錯誤已經造成,後來基隆市政府將九孔養殖池收回,以水道引進天然海水,變身成現在的海水游泳池。
繞回去位於和平島公園制高點,原為軍事管制地雷達站的「雷達站咖啡廳」。
爬一小段坡路及階梯就到了。內部當然有提供各式飲品及甜點。
「雷達站咖啡」陽台,這裡也是不錯的觀景台。
諸聖教堂遺址就在公車「和平島公園站」下車處,往回走一下就會看到。諸聖教堂是位於和平島平一路的教堂遺址,為西班牙人於西元1620~1630年代建立,該教堂(修道院)也是天主教最早於台灣傳教的地點。2014年,諸聖教堂於台灣國際造船基隆廠停車場被考古人員發現。2019年,開始考古挖掘,最終共挖掘出扶壁、部分中殿與正方形後殿區域,推估整體面積超過200平方公尺,占地面積超過350平方公尺。目前挖掘出的範圍,可能只是教堂的一處。在考古工作告一段落後,即原地保存,維護珍稀的考古現場。
遺址後方依附在大樹下殘破的石椅,莫非也有相當的歷史🤓?!
和平島公園站。回程也是在來時下車的地方這裡搭乘喔(上車前不妨再跟司機先生確認是否開往基隆車站)🤓。
延伸閱讀:
* 基隆景點散策"自遊行":正濱漁港彩色屋、阿根納造船廠廢墟。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板南線)市政府站(轉公車912):深坑老街。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板南線)永寧站(轉客運):三峽拱橋、藍染公園、三峽老街。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淡水信義線)關渡站:關渡碼頭、關渡水岸公園。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松山新店線)新店站:烏來吊橋、烏來瀑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