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聚落,是位於公館附近小觀音山南側,一處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得名於該地的佛寺寶藏巖觀音亭。寶藏巖歷史源於1960年代榮民老兵、城鄉移民的違建聚落,之後拆遷抗爭才轉型為藝術村聚落,與原有居民共存。
寶藏巖聚落又稱為觀音巖仔。「巖仔」本義是山洞,引申為山邊廟宇。寶藏巖正是主祀觀音菩薩的山邊佛寺,也是早期當地的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創建於西元1791年,迄今已經有200多年歷史了。走過寶藏巖寺廟後,只有一條巷道進入的寶藏巖違建社區建築依山形建立。除了三至五間將領用官舍,及約四十間合法軍方單身宿舍較為寬敞之外,其餘多為就地取材,自行搭建的狹窄平房。因當時居住者多收入不高,即使改建,也只是小規模整修。因此該地維持了1960至1980年代的原有建築風貌。 聚落至今建物約87戶,樓層數多為一至二層,2009年開放原住戶22戶進住,其中部分住宅的門口或外牆上,還有記載原屋主的生活歷史介紹。聚落現為「特定專用區」,規劃為「寶藏家園」、「藝術家駐村」及「國際青年會所」三大主題區,積極朝向「聚落活保存」之目標邁進。
十字廣場上的藝術展覽空間。「你很性感,但是我不明白。」,還是「我不明白,但是你很性感。」😅😅?!2004年,寶藏巖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2010年「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正式營運,搭起了聚落居民以及駐村藝術家之間的媒合平臺,注入了寶藏巖新的生命力。半樓廣場裡充滿歷史對照感的剝落牆面。
寶藏巖雖然不大,總面積不到四公頃。但擁有傍水山坡之戰後違建眷村的人文特殊景觀,再加上它緊鄰著由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遊走其間時,整體環境充滿古今對照的視覺意象。
目前寶藏巖國藝術村設有14間藝術家工作室,做為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工作及生活的空間。除此之外,也規劃了排練室、展覽室及戶外展演空間。住家下方右側竹棚下有個防空洞,據說是日據時期留下,用來防備空襲及保護當地居民的軍事掩蔽物。目前也作為藝術家展演以及發表活動的空間。
現在的寶藏巖已經成為一個集合居住、藝術、文化和旅遊於一體的社區。這裡的規劃概念是「藝居共生」,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寶藏家園、藝術家駐村和青年會所。每個部分都有其獨特的特色,吸引了各種不同類型的人們來到這裡體驗生活。電影「麵引子」是2011年一部以全新的視角詮釋兩岸關係和兩岸探親題材的電影,部分場景曾在此拍攝。這個壁面已經是寶藏巖的代表性地標了,沒有人不拍的😅 🤓。
走往最高處。
整個上下路途中,都會經過藝術家工作室、在地居民住宅,據說目前還有將近二十戶人家定居在此。小心路過,別誤闖或喧嘩擾亂安靜喔。
這個柑仔店也可逛逛,據說是由當地居民經營,提供在地人或遊客採買日常生活用品、飲料、零食等。隔壁是寶藏巖共生聚落生態環境行動微型展。
柑仔店旁的綠野地。
從綠野地前方,沿步道往外走。這裡可以看到寶藏巖外圍壁面。
前方就是水源快速高架橋。
同場加映:永福公園。永福公園就在寶藏巖入口處旁下方籃球場附近。公園不大,但不妨順便走走看看。
延伸閱讀: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松山新店線)景美站:仙跡岩。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松山新店線)台電大樓站: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 捷運散策景點"自遊行"-(中和新蘆線、松山新店線)古亭站:紀州庵、紀州庵文學森林。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松山新店線)小南門站: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 捷運景點散策"自遊行"-(松山新店線)松山站:成美河濱公園、彩虹橋、成美長壽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