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路線剛好從北到南,還可以繼續再往南走到南禪寺,最後再從蹴上傾斜鐵道附近搭烏丸線離開。但就不要為難自己,放輕鬆的走;走不完的行程就留點殘念,更是下次再來的最大動機呀😁!
這路線當然亦可反向操作,從蹴上傾斜鐵道出發,從南禪寺(三門出口右轉後順著指標走)沿著哲學之道,最後才走到銀閣寺去亦可囉。
從京都車站前地巴士總站搭乘5號、17號或100號的直達巴士都可。今天坐的是在巴士總站D1區(照片上正前面這區)的100號直達公車,約三十多分(其中十幾個停靠站)分鐘,車費:230日圓。
這個100號公車很好搭,幾個觀光景點:三十三間堂、祇園、美術館、平安神宮都有停靠站。
不同的公車可能會有不同的下車路線,分向前往銀閣寺。但若是搭100號,就在「銀閣寺前」下車(別坐到下站「銀閣寺道」喔,那會坐到較遠的大馬路口)。也就是照片中對面橋本關雪紀念館旁邊的站牌下車,下車後往後面橋本關雪紀念館方向沿馬路直走。
到底會出現兩條岔路,往右邊小路就是哲學之道,左邊走過銀閣寺橋就直通銀閣寺。
前方就是銀閣寺的入口。
在入口左邊有間淨土院。在每年七月,京都傳統祭典活動「五山送火」中,負責管理其中大文字山的就是此院,也因此有大文字寺之別稱。
不妨順便先走走看看。
內部佔地並不大,經過個小長廊就會到主殿。
別問我。我也不知這碑石上的圖案是什麼意思....😅😅
走回銀閣寺入口前方,剛好看到一群在聽解說介紹的穿和服中小學生。這後來幾天陸續在幾個觀光景點也常常看到類似的景象:三、五個中小學生旁邊就有個老師或是嚮導員在解說介紹。其實姑且不管是校方還是院方負責引導,這樣小班制的教育傳承是讓我印象相當深刻的。
其實銀閣寺(ぎんかくじ)本名是慈照寺(じしょうじ)。銀閣寺是參考金閣寺而建成的,因為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在寺院內建了一座觀音殿,觀音殿又稱作銀閣,所以包含觀音殿在內的全體寺院就被俗稱「銀閣寺」了。
所以入口門邊寫的也是慈照寺。
從銀閣寺寺門到庭園的入口處道路兩邊,保存有圍牆遺蹟,被稱為「銀閣寺垣」。
500日圓買票進來直走後,第一個看到的是左手邊的「庫裡」。
「庫裡」早期指的是寺院的倉庫、厨房;住持僧及其家属的居室。現代泛指的是僧侶居住的地方。
轉個彎進來就看到觀音殿(銀閣)啦。
觀音殿有兩層閣樓。第一層是心空殿,為書院造。第二層是潮音閣,安置著觀世音菩薩像。
在觀音殿屋頂上放有朝向東方的鳳凰,據說是為了保護放在觀音殿裡的觀世音菩薩。
傳說原本銀閣外表的建築意念是希望貼上「銀箔」,但因為幕府財力問題而沒有成事😅。
銀閣寺前面的「向月台」。
「向月台」高約180公分。
庭園前的「銀沙灘」。灘意味著大海,據說銀沙灘是仿中國杭州西湖的型狀而建。銀沙灘連接「向月台」向本堂(方丈)前的庭園延伸。
據說因為日本建築多是由建築旁邊或是斜邊採光,許多寺院或是民宅的庭院都會使用容易透過反光以採光的白沙。而京都的庭園多較喜歡採用白川沙。因為藉由花崗岩打碎而製造的京都特産的白川沙,比起一般的沙,光的反射率更高。
銀沙灘的陽光反射下,也照得本堂很亮。
本堂(方丈)前捐獻300日圓可在祈願護摩木寫上願望,由寺廟為信眾祝禱安置。
東求堂是義政時期的佛堂和茶室。正面左面為方2間的佛殿,右側為義政的書房和茶室(稱作「同仁齋」)。谷哥的資料顯示說書齋北側的副書院和違棚是現在最古老的座敷裝飾風格的房間(但我來來回回看不出來副書院和違棚是哪裡😅😅),它們是日本書院造和草庵茶室的發源,被視為日本建築史上寶貴的遺產。
東求堂前的池塘庭園。
是以錦鏡池為中心的池泉迴遊式庭園景觀。
若是槙( 枕ㄓ ㄣ v)樹的話😅,谷哥說又叫羅漢松,即土杉。
銀閣寺庭園基本上可分為山上和山下兩個區域。
山上是以白石舖成的枯山水庭園,山下則是以錦鏡池為中心的所謂池泉迴遊式庭園景觀。
足利義政晩年召集許多藝人在此聚會。也因此產生茶道、華道、能等一般稱為東山文化的傳統文化。
順著路徑往山上走。茶之井。據說足利義政常使用這裡的水泡茶。因為茶之井的水質很好,直到現在還繼續用於茶會。
有一小段爬起來不會吃力的山坡路。
從右邊上來後俯瞰銀閣寺及銀沙灘庭園,再順勢走到左邊下坡。
再從錦鏡池正前方來看銀閣寺。
從銀閣寺右後方慢慢朝出口前進。
接著前往哲學之道...(待續三之二:哲學之道及沿途寺廟法然院、大豐神社、熊野若王子神社🤓)
延伸閱讀參考
京都七日的一個人“自遊行”:
*第一天:京都車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